诛奸

握兵结眷冕旒前,牢落英雄二十年。

虎殿寿觞人痛哭,鹃堂私语众喧传。

尔身不恤无埋地,此耻奚容共戴天。

不有四明倡清议,至今蛟虎卧山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诛奸》是宋末元初时期方一夔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失意、奸佞当道的感慨与批判。

首句“握兵结眷冕旒前”,描绘了一位手握重兵、深得君王信任的英雄形象,站在权力的中心,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施展抱负。接着,“牢落英雄二十年”一句,点明了这位英雄在权力巅峰之后的二十年里,内心孤独、事业受挫的状态,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哀伤。

“虎殿寿觞人痛哭,鹃堂私语众喧传。”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英雄在公开场合的荣耀与背后的真实处境形成鲜明对照。在庆祝寿辰的殿堂上,人们或许会为英雄的丰功伟绩而痛哭,而在私密的讨论中,众人则可能对他的遭遇感到唏嘘不已。这种反差凸显了英雄形象的复杂性以及社会舆论的两面性。

“尔身不恤无埋地,此耻奚容共戴天。”这两句直抒胸臆,指责英雄自身不关心自己的命运,对于所遭受的耻辱无法忍受,甚至不愿与之同在。这不仅是对英雄个人行为的批评,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即英雄虽有大志,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不有四明倡清议,至今蛟虎卧山渊。”这一句表达了对正义之声的呼唤,认为如果没有四明(这里可能指代某位倡导清议的人物)这样的智者提出公正的意见,那么英雄们的冤屈和耻辱可能会一直被掩盖,如同蛟龙和猛虎一样,被囚禁在深山深渊之中,无法得到解脱。这不仅是对历史悲剧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社会中正义缺失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英雄失意、奸佞当道的社会现象,以及个体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抗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宋震翁以诗见推次韵为谢

脩竹猗猗月半间,此生赢得占清閒。

磨铅勘易未三绝,吐火烧丹欲九还。

骑鹤腰缠空入梦,跨牛髀骨惯行山。

秋来閒把诗消遣,敢向骚坛占绝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杂兴(其一)

种竹千竿密复疏,菉猗深处着蜗庐。

有床自可安周易,无饭谁教典汉书。

叠嶂画屏围棐案,飞泉白练落阶除。

绝无半点功名望,一任浮云自卷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杂兴(其二)

不露文章世不惊,由来天亦厌虚名。

弦歌夫子穷将圣,风雅灵均死独清。

其道卷怀何足恨,斯文得与岂无情。

长歌独坐沧浪水,休说他年起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杂兴(其三)

青山相对总仪刑,人世浮华隔几尘。

厚味不知菘韭薄,旧衔那似菊松新。

银罂豹血争刘项,翠釜驼峰死虢秦。

大抵危机随富贵,不曾粘著退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