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甲戌中冬,予有夔州之役。漱泉送予江上,赋此别之

人去天寒,江空岁晚,与君携手层岚。带一分酸。

离心未饮先酣。

十年水驿烟邮惯,奈而今、不是江南。

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

桓郎已自伤摇落,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

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

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

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离别画面。"人去天寒,江空岁晚",寥寥八字,便勾勒出江边送别的凄清景象,寒意透骨,时光静寂。"与君携手层岚",写出词人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试图借此排遣离愁。

"带一分酸,离心未饮先酣",表达出离别之际,情感的酸楚还未品尝,内心已先被离愁淹没。"十年水驿烟邮惯",回忆起过去的十年,两人常在水路驿站中通信,如今却面临永别,更显哀伤。

"荡秋魂、一尺荒波,湿了征衫",借景抒情,秋水荒波打湿了行人的衣衫,象征着离别的泪水和内心的失落。接下来,词人以桓郎自比,感叹自己如同落叶般凋零,"问归鸿声里,此别何堪",借鸿雁之鸣,表达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短鬓难搔,衰杨一样毵毵",描绘出词人鬓发稀疏,如同衰败的杨柳,形象地刻画出老去的容颜和沉重的心情。"斜阳尚在孤城角,近黄昏、不见征帆",夕阳余晖映照孤城,却未能挽留友人的离去,黄昏时分仍不见归舟,增添了离别的悲凉。

最后,词人期待着月夜下重逢的时刻,在幽静的小巷深处,再次与友人共话往昔,"待何时、月下幽坊,玉尘重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冯煦的这首《高阳台》以深沉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66)

冯煦(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荻港道中作

斜帆天际小。对萧萧荒陂,尚衔残照。

断塔摇烟,战半林黄叶,似愁难扫。

几点轻沤,应笑我、尘栖茸帽。

故垒西边,霜角吟秋,鬓丝催老。知否萝阴孤啸。

怕闭了哀弦,更添凄悄。

旧约匆匆,问片云凉屿,甚时垂钓。

莫上层楼,人渐远、江南寒早。

一寸相思难寄,征鸿又杳。

形式:

玲珑四犯.寄漱泉、季子

别浦乱峰。荒城残垒,清游今更悽断。

澹黄楼外柳,不似秋魂短。霜前翠尊同款。

最难忘、谢家池馆。

几叠哀弹,一襟幽恨,都作梦云散。西风冷帆初转。

望晴岚楚甸,难为心眼。一封江北信,欲寄无归雁。

蘋花谢后斜阳暝,渐愁与、凉烟俱远。浑不管。

青衫早、缁尘又浣。

形式:

霓裳中序第一.孤舟夜泊,寒月微茫,海上断鸿,邈无消息。怆然赋此

凉蟾弄翠壑。卸却征帆潮又落。秋树乍惊夜鹊。

但烟暗戍旂,星垂江阁。音书漫托。

怕去鸿、犹怨漂泊。愁无语、一镫废驿,冷笛劝孤酌。

天角。片云寥邈。叹似铁、重衾正薄。宵来归梦更恶。

叶响幽坊,雨过凉幕。旧游浑似昨。

奈负了、霜前素约。频延伫、春回征岸,寄我小梅萼。

形式:

壶中天.经黄州赤壁下,示洪雨楼

楚江一笛,甚劳劳吹我,去舟如叶。

已是汉南秋色晚,况又怀乡时节。

峭壁欹云,冷溪垂雨,不共残僧朔。

东坡去后,暗潮犹自呜咽。

携手更上层楼,黄州镜里,晴霭横孤堞。

输与西来今夜鹤,管领芦边斜月。

平野荒罾,乱峰寒烧,回首添凄切。

哀弦重奏,酒人还是轻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