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印上人朝五台

僧朝五台去,毛孔皆文殊。

及乎五台返,文殊为有无。

清凉即烦恼,欲界是仙都。

吾爱仰山弟,从他来意孤。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送印上人朝五台》。诗中以送别僧人印上人前往五台山修行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首句“僧朝五台去,毛孔皆文殊”,开篇即点明僧人前往五台山的目的,同时也暗喻了文殊菩萨的智慧遍布于僧人的身心,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觉醒与提升。接下来,“及乎五台返,文殊为有无”两句,通过僧人往返五台山的经历,表达了对文殊菩萨存在与否的思考,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与心灵净化。

“清凉即烦恼,欲界是仙都”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清凉的五台山与充满欲望的人间世界相对比,指出在修行过程中,烦恼与清凉并存,而真正的仙境(理想境界)存在于内心深处,而非外在的物质世界。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解脱与内在修行的深刻哲理。

最后,“吾爱仰山弟,从他来意孤”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印上人独自修行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与孤独的感慨。通过这句,诗人不仅展现了对僧侣生活的理解与尊重,也反映了个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修行的过程与感悟,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修行以及友情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谭道人自豫章来致宗良王孙诗一编为订而序之复成兹章示宗良

客从西江来,鲤鱼衔双结。

鱼腹了不腥,兰芬中自发。

王孙天潢秀,兴词何勃郁。

奔腾失前辈,摆脱谢时杰。

调古意必新,才工理非别。

力回彭蠡澜,欲表匡庐截。

四顾无当心,徘徊取真悦。

敬礼昔杳然,玄宴本虚劣。

笑此垂尽躯,为君千秋设。

形式: 古风

吾州赵佥事先生伯京自号震洋盖即东海也先生官白下时白下诸名贤皆为之咏歌署题至图画其事四纪来则先生久游道山而诸贤亦无在者其嫡孙太学某出以示余不胜望洋之感因题短章于后而复志之

昔闻西竺言,于东有震旦。

百谷万古输,黏天浩无畔。

赤日蒸绮霞,光彩交凌乱。

夫子钟其灵,少小富篇翰。

齐汩摇地轴,泓渟茹星汉。

群贤悉河伯,恍然失其观。

是以必朝宗,骊珠挹无算。

中乖仲尼志,遂兴鲁连叹。

化鹏得逍遥,骑鲸归汗漫。

焉睹云气中,期羡不相唤。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赠别胡生

晚途颇厌常,胡生实奇绝。

磊落饶意气,昂藏秀风骨。

春城喧吴趋,弦管中夜发。

忽弹广陵散,寄思在寥阔。

泠然中心赏,焉能媚时悦。

无竽耻齐滥,有璞甘楚刖。

少年易窥人,不为儿曹说。

形式: 古风

元日探梅前坞得数枝作

条风煦元正,令我宽眉头。

偶成探梅句,遂作探梅游。

舍策凭小僮,柱颊枉前丘。

一点两点疏,千枝万枝稠。

目境固有殊,会心并悠悠。

行人且莫折,留媚我清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