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

青门杨柳渐稀疏,醉倚江楼月上初。

南浦秋残多坠露,衡阳雁尽不飞书。

千家寂静砧逾切,四壁萧条贫自如。

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秋日山中》由明代诗人释今沼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寂寥清冷的景象。

首句“青门杨柳渐稀疏”,以杨柳的稀疏暗示季节的更迭,青门杨柳的凋零,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次句“醉倚江楼月上初”,诗人独自倚靠在江边的楼阁之上,月光初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感色彩。

接着,“南浦秋残多坠露,衡阳雁尽不飞书”,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南浦的秋色已至残时,露珠纷纷落下;衡阳的大雁也已飞尽,无法传递远方的书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千家寂静砧逾切,四壁萧条贫自如”,描述了山中村落的寂静与贫困。捣衣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四面的墙壁在萧条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孤独。这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环境的荒凉与生活的艰辛。

最后,“谁念山中松桂满,探玄空负子云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山中虽有茂盛的松树和桂花,但无人欣赏,诗人自问是否真的理解了隐逸的真谛,是否辜负了像扬雄这样的先贤对于隐居的追求。这句诗蕴含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23)

释今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过白衣寺元约上人山房

重访支公叩上方,数栏花木闭禅房。

旧栽松菊侵山径,新种梧桐近井床。

僧定蝉声连静室,鹤归松色带斜阳。

浮生但觉身无住,唯看青山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晚郊咏归

枫叶纷纷落径繁,游人望望下郊原。

归云挟杖过山涧,落日题诗倚竹园。

孤鹭远翻秋浦静,乱鸦频聚夕阳喧。

夷犹月上蓬蒿处,长笛一声城外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影

碧峰巉崒影沉沉,尽日晴轩得半阴。

仄劈嶙峋图屋角,寂衔空翠落波心。

似因临写窥高下,欲仰仪型想静深。

遥忆香炉脚边寺,一峦残照倚风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城影

遥阴兀兀在城濠,一带因山影愈高。

倒照宿乌连埤堄,趁凉归卒绕周遭。

昼承古木临偏巷,夕转荒郊落野蒿。

漠北塞垣孤障在,云黄沙白更萧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