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人民生活。首句“故国丁丧乱”直接点出背景,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深受苦难。接下来,“遗民三万强”强调了流离失所的人口众多。“野田足耕作,少少归流亡”描述了少数人还能在田野间勉强维持生计,大部分人口已经逃离家园。
“今年盛阴潦,秋谷半已伤”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连年大雨导致庄稼受损。“饥寒岂不惧,幸得守其乡”表达了人们对饥饿和寒冷的担忧,但庆幸还能坚守家乡。
“不见江汉上,千里流汤汤”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江河泛滥,如同开水般汹涌,形象地展现了洪水的可怕。而“脱身洪涛中,颠越皆四方”则写出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四散奔逃的悲惨情景。
最后两句“登高气潜阻,飒飒哀鸿翔”以景结情,诗人登高远望,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如同哀鸿翱翔,凄凉无助,寓言了人们的无奈与哀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清末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