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道南祠下杂作(其三)》。全诗通过对比文简与文孙、木石与文章的特性,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文化传承的感慨。
首句“文简文孙木石贤”,以“文简”与“文孙”相对比,前者指简洁明了的文字,后者可能暗指繁复华丽的文风。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简洁文字的可贵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繁复文风的不足。接着,“木石贤”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将木石的质朴与文章的精炼相提并论,寓意着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在于其本质的纯粹与直接。
次句“文章载道亦巍然”,点明了文章不仅承载了道理,而且在精神上达到了崇高的境界。这里“载道”二字,既体现了文章的道德教化作用,也暗示了其在思想上的高度。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史祸消沉后,流落豪芒总不传”,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反思。在经历了所谓的“史祸”之后,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和思想,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不再被后人广泛传颂。这里的“豪芒”可能象征着杰出的才华或重要的文化成果,而“流落”则表达了这些宝贵遗产在历史洪流中的流失与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在赞美简洁明了的文字与质朴之美的同时,也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性和易逝性发出了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