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吕碧城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的《崇效寺探牡丹已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崇效寺中牡丹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对花期已过的惋惜之情。首句“才自花城卸冕回”,形象地写出牡丹从盛开到凋落的过程,仿佛是从繁华的花都归来,卸下了华丽的冠冕。接下来的“零金剩粉委苍苔”描绘了花瓣散落在青苔上的画面,显得凄美而寂寥。
诗人感慨“未因梵土湮奇艳”,意思是尽管寺庙之地并未能掩盖牡丹的奇特美丽,但其盛况已不再。“坐惜芳丛老霸才”表达了对牡丹这种曾经的花魁之才逐渐老去的遗憾。诗人认为,牡丹的凋零并非因为春天的离去,而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太迟,情感更为真挚,使得诗人更加痛惜。
“不关春去意原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牡丹凋零的哀伤,并非单纯因为季节变换,而是内心深处的哀愁。最后,“风狂雨横年年似,悔向人间色相开”表达了诗人对年复一年的风雨摧残的无奈,以及对自己当初让牡丹在人间绽放的后悔,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和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凋零,寓言了生命的无常和美好事物易逝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