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余取新

小邑那能敌大邦,与君角力固非双。

气骄欲纵偏师战,势屈翻求北面降。

深惧操戈重入室,自惭阁笔久临窗。

定知纸价从今贵,余子诗名满蜃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赠余取新》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小邑与大邦之间的力量差距,以及在对峙中的策略与心态变化,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智谋思考。

首联“小邑那能敌大邦,与君角力固非双”,开篇即以小与大的对比,暗示了力量悬殊的局面,同时也点明了双方对峙的背景。这里的小邑代表弱者,大邦则为强者,两者之间实力的不匹配使得直接对抗显得不切实际。

颔联“气骄欲纵偏师战,势屈翻求北面降”,进一步描绘了在力量对比下,弱者可能采取的策略。气骄欲纵,意指在气势上试图激怒对方,希望通过局部的战斗来争取机会;而势屈翻求北面降,则是在面对无法逆转的劣势时,寻求妥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两句诗反映了在现实压力面前,人们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颈联“深惧操戈重入室,自惭阁笔久临窗”,表达了在力量对比和策略选择之后,内心的复杂情感。深惧操戈重入室,意味着即使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也害怕再次陷入冲突之中,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自惭阁笔久临窗,则是对自己长时间远离创作的自我反省,或许暗示了在现实压力之下,个人理想与追求的暂时搁置。

尾联“定知纸价从今贵,余子诗名满蜃江”,以纸价的上涨预示着知识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余子诗名满蜃江,则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诗歌成就的期待,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流传并受到广泛的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策略分析,展现了在力量不对等的背景下,个体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尊严与希望的过程。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次韵昝监务早梅

群芳避路放梅开,奔走游人满砌苔。

半树溪边冲雪破,一枝头上带春回。

月移瘦影供吟兴,风荐幽香袭酒杯。

刚被西湖都道尽,至今诗客句难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贾一节

无奈穷冬易感伤,况添离别助凄凉。

五更月残频成梦,十里青山几断肠。

短棹未乘晨雪去,尺书聊遣暮鸿将。

少年勉力亲灯火,要使家声继洛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孙子尚过明庆以诗见招未及往次韵

剡溪未起子猷寻,空对溪山恨满襟。

孤雁远来天杳杳,故人相望雪深深。

思君一日成三岁,寄我行书直万金。

惆怅今宵一尊酒,自邀明月伴孤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子尚如浙西

嗟我穷居海之角,人物素殊邹鲁俗。

年虽及冠无交游,孤陋寡闻嗟独学。

闭门不出长太息,思得其人共磨琢。

孙子往从西北来,头角轩轩真一鹗。

飘飘逸气凌云霄,凛凛高谈吐锋锷。

文辞翰墨两奇绝,世上群儿徒碌碌。

我昔风期一相遇,欣然握手论心腹。

衡茅三度枉车轩,书剑连年共灯烛。

论交自喜得房杜,言志端能效来郝。

长篇短韵迭赓唱,明月清风共斟酌。

囊无一钱身不忧,食止一箪贫自乐。

有友如君复何憾,百不为多一已足。

今焉舍我将何之,遂使江乡复萧索。

南国初寒旅雁来,吴江已冷丹枫落。

惜君不尽与君别,兀坐无言情更恶。

干戈未息行路难,胡马今独饮河洛。

京国有家归未得,钱塘此去仍栖托。

会须徒步谒天子,慨然一吐胸中略。

请缨缚虏壮志士,庶使平时语无怍。

相将煖律破寒梅,驿筒远寄无辞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