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峰深且寒,攲接海边岛。
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
伊余空寂徒,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
孤立云霞外,谁兮可长保。
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
荷策扣岩扃,重席展怀抱。
示我商颂清,休誇郢歌好。
报投惭抒辞,难以论嘉藻。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答天童新和尚》,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中禅境。首句“中峰深且寒”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清冷,接着“攲接海边岛”描绘了山势的险要和地理位置。诗人通过对“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的细致描绘,赞美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机。
“飞瀑吼蛟宫,幽径分鸟道”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瀑布声如蛟龙咆哮,小径仅够鸟儿穿行,体现了山林的宁静与深邃。诗人感慨自己“伊余空寂徒”,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孤独而超然,只能将时光寄托于“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间,谁兮可寻讨”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寻找真理的渴望。他自比为“孤立云霞外”的孤高之士,却也明白“谁兮可长保”的无常,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诗人以“兹来仁者来,还称太白老”表达对新和尚的敬意,称赞他是有仁德之人,如同唐代大诗人李白般风范。诗人在此处诵读佛经,展开内心世界,感叹“示我商颂清,休誇郢歌好”,认为佛法的清净超越世俗音乐之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自然与信仰的关系,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禅修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不详
一字七字三五字,万象穷来不为据。
夜深月白下沧溟,搜得骊珠有多许。
侧翼雄飞天势阔,电闪星流太轻脱。
南北东西相对看,千里万里阿喇喇。
欲飞飞未得,冷泊杉松枝。
如何垂天云,远远同一涯。
黄金为骨松为姿,道高曾鄙天人师。
有言遗我千古奇,无人知,石虎吞却木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