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天山壮丽的景色与深邃的自然之感。首先,“二十四盘空,栏干叠叠红”,以“二十四盘”形容天山的曲折蜿蜒,而“栏干叠叠红”则通过视觉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山间红叶或霞光映照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热烈而壮观的氛围。
接着,“人行穿雪顶,禽语出冰中”,这两句通过人的活动和禽鸟的声音,将读者带入到天山的深处,感受那里的寒冷与生机并存的奇妙景象。人穿行于积雪覆盖的山顶,禽鸟在冰冻的环境中发出啼鸣,这样的场景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坚韧生命力,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
“花草千峰合,霆涛万壑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千峰之间花草丛生,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而“霆涛万壑通”则以雷霆般的声响和波涛汹涌的气势,描绘了山谷间的壮阔景象,既有力量感,又充满了动态美。
最后,“摩挲问碑碣,风雨恐来攻”,诗人通过触摸碑石的动作,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风雨可能随时到来,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需面对自然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天山的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