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漫说乘槎犯斗牛,几人击楫向中流?

鱼龙秋夜沧波冷,风雨中原王气收。

一自汉皇沉璧马,几回明月照沙头?

安澜谁使淮黄合?去入沧溟到十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渡黄河》由清代诗人张鹏翮所作,通过描绘黄河渡口的景象,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与哲理思考。

首句“漫说乘槎犯斗牛”,以神话传说中的乘槎(木筏)直抵天河(即斗牛星)之事,暗喻古代文人对理想追求的浪漫想象,同时也引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思。然而,“几人击楫向中流?”则一转而为对现实的质疑,指出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能逆流而上、勇往直前的人寥寥无几,表达了对时代英雄的呼唤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接下来的“鱼龙秋夜沧波冷,风雨中原王气收”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秋夜的黄河,波涛汹涌,仿佛鱼龙在其中游弋,而风雨交加,中原大地上的帝王之气似乎也逐渐消散。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隐含了对历史兴衰、王朝更迭的深刻洞察。

“一自汉皇沉璧马,几回明月照沙头?”这两句将目光聚焦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汉武帝的“沉璧马”之举,以及月光下的黄河沙岸,既是对过去辉煌时刻的回忆,也是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汉武帝的举动象征着权力的象征性牺牲,而月光下的沙头则映射出历史的寂静与永恒。

最后,“安澜谁使淮黄合?去入沧溟到十洲。”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是谁让淮河与黄河交汇,又是谁引领着人们前往那遥远的仙境?这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有对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以及对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内心平静、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渡黄河》不仅是一首描绘黄河壮丽景色的诗歌,更是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自我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88)

张鹏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山晓望

中峰晓望白云间,已报征车出汉关。

潦倒一官违子职,殷勤万里恋亲颜。

楚山尽处鱼书杳,蜀水流余雁影闲。

回首可怜戎马地,夜深明月满关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登楼

叶脱梧桐报早秋,旷怀岁月一登楼。

眼前山色依然碧,槛外江声空自流。

西望岷山思故国,北怀渤海忆神州。

重来欲问金陵事,举目凋零少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思乡

久宦思乡岁月深,几回归梦抵千金。

门前江色依然绿,槛外莺声尚满林。

漫说申家新使者,更夸乔令旧知音。

曙钟乍动惊魂觉,谁识愁人一片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己亥十月朔观堂中黄花有感

朝回独坐叹伶俜,馆阁同年曙后星。

览镜偏惊添白发,挑灯且喜读心经。

力衰翻觉衣裳重,身老难邀耳目灵。

晚节清香谁得似?堂中黄菊在花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