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遣闷》,是明代诗人汪宗周所作。诗中透露出诗人面对人生困境与无奈时的自我调适与超脱。
首句“一笑窥天意”,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开篇,似乎在说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命运,仿佛能洞察上天的旨意。接着,“生予幸不才”一句,看似自嘲,实则暗含对自身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平凡人生的珍惜和满足。
“穷于书里得,老向镜中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从书籍中寻找精神寄托,在镜子中看到岁月的痕迹,流露出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身世归藜杖,功名托酒杯。”诗人将自己的一生比作归隐山林的行者,手持藜杖,象征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功名托酒杯”则表明他将追求功名的欲望寄托于酒,暗示了对世俗功利的看破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来京洛污,何自被云隈。”诗人感叹京城的污浊,却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间也被卷入其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