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老容安庵二首(其二)

云嘘翠扑肤,山拥青入户。

祗树给孤园,桃源武陵路。

一从振履还,不复乘杯渡。

倚墙扪虱坐,挥弦送鸿去。

水涵楼影交,风敛花气度。

把茅便有馀,不必黄金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首句“云嘘翠扑肤,山拥青入户”以夸张的手法,将云雾缭绕、山色青葱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云雾直接触及肌肤,山峦拥簇着青色的门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祗树给孤园,桃源武陵路”引用了佛教圣地和桃花源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隐逸的主题,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生活。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

“一从振履还,不复乘杯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对当前状态的感慨。振履还,可能指回归自然或内心平静的状态;不复乘杯渡,则暗示了不再追求世俗的浮华与功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

“倚墙扪虱坐,挥弦送鸿去”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倚墙而坐,扪虱(即用手摸虱子,这里象征闲适自在),挥弦(弹琴)送鸿(大雁),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水涵楼影交,风敛花气度”则通过水波映照楼影、微风吹散花香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把茅便有馀,不必黄金布”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茅屋虽简陋,但足以自足,黄金布(喻指富贵荣华)对于诗人来说并非必需,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对物质的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富足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现实世界中浮躁与功利的超越。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静老通幽轩

诸峰倚崔嵬,众壑隐奔峭。

寓目欣有系,会心领其要。

开庐结茅竹,伐翳斩蓬藋。

此君亦可人,玉立尽娟妙。

风酣翠相倚,月吐青自照。

窈眇非世音,鸾鹄中夜啸。

烟尘闇北关,烽火被南徼。

便欲老三闾,终焉隐屠钓。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次韵王子钦秋怀二首(其一)

白汗翻浆浃背流,清飙一扫破除休。

枫江湛湛冰壶月,梧井团团玉露秋。

蚁动巧闻床下斗,驹跳首向隙中留。

南山危坐高棱见,杞国区区岂我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王子钦秋怀二首(其二)

愁边种种关心事,客里纷纷见俗情。

雁拆西风离思乱,鸟啼残夜旅魂惊。

江河风景悲南渡,家室仓皇问北征。

沧海横流安税驾,一桴从我任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夜三首(其一)

山寒蔼瞑姿,枫老带涨痕。

兰摧桂亦折,往往归其根。

万籁各收声,一气中自存。

鼻斤无可斲,尻驾不复奔。

孤光照独夜,月落低金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