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首句“留春春不住”直接点明主题,即春天的美好难以留住。而“昨夜的然归”则可能是指春天的气息在夜间悄然而去,或许是诗人心中所想。

接着两句“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即便是在快乐和闲适中,也不应该因为时光短暂而过于担忧。这里的“欢趣”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闲游”则是悠然自得的状态。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春天的花开(林莺)带来欢乐,但蝴蝶在花间飞舞却显得有些孤独和无所依附,这可能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隐喻。

最后,“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安然入睡的画面。在窗下的位置,诗人似乎已经放下了对过往的思念和挂念,而选择沉浸在深沉的梦中。这里“高眠”指的是安稳深沉的睡眠,“掩扉”则是关闭门扉,准备长时间的休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自然写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春光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这一切时保持的心态平和与豁达。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仁所贶睹物思人斐然成诗

筇杖携已久,貂褥展犹新。

渐染岷山雪,拂除京国尘。

危扶醉归路,稳称病来身。

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归田诗(其一)

秋水风波大,嗟嗟未可游。

渔樵自应乐,圭组为谁忧。

直木知先伐,明珠忌暗投。

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田诗(其四)

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归田诗(其三)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

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

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