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木落风高砧杵伤,孤城更漏入秋长。
寒生疏牖人无梦,月过中庭树有霜。
报落梧桐犹陨叶,知时蟋蟀解亲床。
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孤独与萧瑟之感。"木落风高砧杵伤"一句,通过树叶纷飞、风声如砧杵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天特有的凄凉氛围。"孤城更漏入秋长"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萧瑟感,城墙上的漏水似乎也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寒生疏牖人无梦"一句,通过冷风穿透窗棂、人们无法安然入睡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孤独与不安。"月过中庭树有霜"则是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月光洒在庭院中的树木上,反映出了秋夜的清冷。
接下来的"报落梧桐犹陨叶"一句,通过梧桐叶子纷纷扬扬的情形,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知时蟋蟀解亲床"则是说在深秋之夜,即便是卑微如蟋蟀的小虫,也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准备过冬。
最后两句"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表达了诗人长期患病、精神上的不宁和内心的渴望。通过点燃一炷香来守候佛像(楞严),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伤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远雁初归枫叶乾,孤舟晚系岸边滩。
淮声夜静凌风壮,月色秋深照客寒。
疏拙功名甘阔略,飘零踪迹但悲叹。
不关酒薄难成醉,自是年来少所欢。
雨昏古岸断人迹,天黑孤城闭水关。
灯火樽前初拥膝,风云淮上欲移山。
避人鱼鸟那足怪,吹浪蛟龙不自閒。
便使乘桴亦何事,沧波岁晚合知还。
五字一篇诗,人传贾岛词。
清秋千古在,幽淡几人知。
霜夜灯前读,林间静处思。
恍然如见面,更对七朱丝。
每见青桐落,常虞白发侵。
伤心惟片月,不睡更清砧。
蟋蟀秋声早,银河夜色深。
崎岖无限意,萧索一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