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俗(其四)

鹅筒惯写红夷字,鴃舌能通先圣书。

何物儿童真拔俗,琅琅音韵诵关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异域文化与传统儒家教育的融合场景。"鹅筒惯写红夷字,鴃舌能通先圣书"两句,以鹅筒和鴃舌为喻,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书写与语言交流。鹅筒,可能指的是鹅毛笔,古代书写工具;红夷字,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文字或书法风格。鴃舌,借指方言或地方口音,这里用来形容能够理解并传达先圣之书的智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

后两句“何物儿童真拔俗,琅琅音韵诵关雎”则转向对儿童的赞美。"何物儿童"表达了对这些孩子的惊讶和赞叹,他们虽出身于异域风俗之中,却能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素养和才华。“真拔俗”强调了他们的与众不同,而“琅琅音韵诵关雎”则描绘了他们诵读《诗经》中《关雎》篇的情景,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古典文化的韵味。这不仅表现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这种文化交融时的感慨和欣赏。

收录诗词(128)

张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番俗(其六)

傀儡山深恶木稠,穿林如虎攫人头。

群凶社里谁雄长,茅宇新添金髑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衣服

乌衣渐易裸人风,尺布为裈犊鼻同。

可但鹿胎花簇簇,达戈纹锦手裁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穿耳

垂肩粉耳大如盘,贯竹填螺取次宽。

ㄚ角髻边风不定,翩翲五色斗鸡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牵手

定情虽假白螺钱,麻达歌谐礼数捐。

几处社寮清月夜,鼻箫吹彻手随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