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安中所作,名为《题赵大年金碧山水图》。诗中描绘了一幅赵大年所绘的金碧山水图的壮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神秘。
诗的开头“王孙胸中楚七泽,不学庸史誇水墨”,以“王孙”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不同于平庸的历史记载,而是追求内心的感悟与表达。接着,“试开缇袭拂蛛丝,半幅鹅溪射金碧”描绘了画卷展开时的细节,如同阳光透过蛛网,照亮了半幅鹅溪纸上的金碧辉煌,形象生动。
“余闻女娲炼石补天缺,石破压天天柱折”引用神话传说,将女娲补天的故事融入画面之中,增加了故事性和神秘感。接下来的几句“五色堕地金嵯峨,六鳌跨海吹银波。扶桑玉虹下天半,贝阙珠宫紫云满”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描绘了五彩斑斓的地表、跨海的六鳌、从扶桑落下的一道玉虹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贝阙珠宫,营造出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
最后,“桃花笑作十洲春,刘郎此地闻鸡犬”以桃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刘郎在此地的发现,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而“系我不从天津槎,自阅妙画徒惊嗟”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赞叹之情,仿佛被画中的世界所吸引,不愿离去。最后一句“迷魂一夜飞蝴蝶,觉来半破篷窗月”则以梦境般的结尾,描绘了诗人仿佛在画中度过一夜,醒来时只见半破篷窗,月光洒落,充满了梦幻与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赵大年金碧山水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