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齐六归石城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骑着快马春风中来到,现在寒江上平稳地送你归去。
人生的聚散究竟在哪里决定?我惆怅地望着,十年里已三次分离。
回忆起在石城下初次相见,你身上的佩饰有瑶瑜、兰麝交织。
你的才华如同三年一鸣惊人,想要和煦的风一起演奏夏日的韶乐。
你是翰林主人墨卿,文章才情如朝云般飘逸。
你回去只需整理三千卷书卷,下次相会再以贤者之姿共登书斋。
荒芜的霜草被寒霜淹没,江面上阴冷的风吹过寒冷的太阳。
无需长吟河边的凄凉草色,让我们暂且畅饮杯中的美酒。

注释

春衫:春天的衣衫,代指轻快的季节。
快马:疾驰的马匹,形容速度之快。
寒江:寒冷的江面,暗示离别之感。
聚散:相聚与分散,指人事变迁。
石城:古代城市名,此处可能象征初遇之地。
杂佩:各种装饰品,形容华美。
薰风:温暖的南风,象征美好的氛围。
翰林: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墨卿的文人身份。
三千牍:形容书籍众多,学问渊博。
离离漠漠:形容荒凉、零落的样子。
阴风:寒冷的风,带给人不适的感觉。
长吟:长久地吟咏,表达哀愁。
杯中物:指酒,借酒消愁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玠的《送齐六归石城》,通过对比春日来时与今朝离别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留恋以及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开篇即以“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两句,勾勒出一幅春去秋来的画面,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朋友离别的情怀。

接着,“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两句,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难得的感慨。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无奈。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两句,则是对朋友初次相遇情景的美好回忆。这里的“石城”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名,而“杂佩瑶瑜间兰麝”则形容了诗人当时的盛装和豪迈气度,显示出一种不凡的气质。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两句中,“三年一鸣”可能暗指某种难得的机遇或才能,而“惊倒人”则表明了这种才华的震撼力。诗人表示希望能够像那样的才子一样,与朋友共同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两句,进一步赞扬了朋友的文学才能和高洁的情操。“翰林主人”可能是对朋友的尊称,“子墨卿”则是对其才华的肯定。诗中的“文章意气飘朝云”更是将友人的文采比作凌云壮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文学成就和抱负的高度评价。

下片“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返回石城的途中,不忘收集和整理自己过去的文章,期待将来还能有机会一同研讨文学。

最后,“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搅寒日”两句,则描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秋景,强化了朋友离别后的孤寂和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不用长吟河畔草, 与君且尽杯中物”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也是在呼应开篇的春夏之交,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机会。

收录诗词(38)

卫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杨舒州

我昔怀军书,西行尽淮泗。

是时敌方张,长江饮渴骑。

憨将何一律,两地一朝弃。

川原厌膏血,关山接烽燧。

岿然舒子国,屹立干戈地。

中有裤襦民,未可文法治。

疮痍待良药,天子念循吏。

谁厌承明直,雅是诗书帅。

淮扬君肯薄,吾丘世寡二。

正须烹鲜手,往述羡鱼意。

前驱触炎热,弭节及凉吹。

朝衙百吏散,闭閤有馀致。

临州古云乐,此理敢轻议。

近闻今单于,已遣朝正使。

公师杜征南,郡得汉龚遂。

里闾息愁叹,捍牧殆馀事。

政成多暇日,寄我千金字。

淮鱼秋正美,灊山日空翠。

匹马不作难,为公十日醉。

颇见有此客,要使州人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偶成杂意四首(其四)

朝草百幅笺,暮草千函书。

贵人肯首耳,一言蹑云衢。

但见人因子,不见子亦如。

梁间啸者谁,知是鬼揶揄。

形式: 古风

偶成杂意四首(其三)

方朔出世士,挥斥隘八极。

乃与优侏儒,饥饱同一食。

调笑刘天子,绐之聊一剧。

此意竟不传,无人子思侧。

形式: 古风

偶成杂意四首(其二)

长松栽万年,必在千仞巅。

卑哉蓬蒿间,斥鴳无高鶱。

如何一杯水,活此横海鳣。

谁能激沧溟,为子抟青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