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首

客从北海来,中有数橡屋。

劝我居海滨,闭门寄幽独。

上漏旁复穿,伸东虑西缩。

补苴术已穷,举家待倾覆。

客曰曷焚之,改营出新筑。

主人谢不能,踌躇额嚬蹙。

吉凶未可知,客言徒取辱。

诸公谋自工,谀辞颂歌哭。

吾将说燕书,请君举明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来访,劝说主人迁居海滨以避祸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首句“客从北海来,中有数橡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客人的背景,暗示其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且携带着某种不寻常的信息或物品。接着,“劝我居海滨,闭门寄幽独”两句,直接点明了客人的建议,希望主人能够迁居至海边,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避难之所。

然而,主人对于这一建议却充满了矛盾与犹豫。“上漏旁复穿,伸东虑西缩”,形象地描绘了主人所处环境的破败与不便,无论是房屋的结构还是日常生活的安排都充满了困难与限制。“补苴术已穷,举家待倾覆”,进一步强调了现状的严峻,似乎已经到了无法修补的地步,整个家庭都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面对这样的境况,客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客曰曷焚之,改营出新筑。”他建议主人烧毁旧居,重建家园,以期摆脱当前的困境。然而,主人对此表示了拒绝:“主人谢不能,踌躇额嚬蹙。”他既无力执行这一建议,又因内心的挣扎而显得愁容满面。

最后,客人的话语转为讽刺:“吉凶未可知,客言徒取辱。”他指出,这样的建议不仅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甚至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同时,诗人通过“诸公谋自工,谀辞颂歌哭”这句话,暗讽了那些善于逢迎、口是心非的人,表达了对虚伪世态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巧妙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冲突与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诗中不仅描绘了物质层面的困顿,更深入探讨了精神层面的挣扎与抉择,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63)

李希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警

覆盎门边乌鹊栖,建章烽火辽水西。

九攻九守会亡宋,三沐三薰能霸齐。

云雨手中有翻覆,瑀璜腰下无解携。

羊灯兔月照歌舞,五夜军书来刺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两马行

君马玄黄我马白,我往日南君漠北。

颜色不同心事殊,况有山川能间隔。

鸡鸣钟动灯荧荧,闻君被洒仍未醒。

明珠为泪金作心,持以赠君君不应。

形式: 古风

壁上见故人旧题有作

驿亭萧索不逢春,绕柱巡墙尚有人。

一别到今无意绪,三年怜汝在风尘。

东门已欲悲芜灭,北郭相期访隐沦。

想见江南花发后,醉题歌扇咏汀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刘幼云编修南还省亲

草长花生莺乱飞,禁城寒尽送君归。

故山芝朮春应熟,今日朝廷计已非。

蠢蠢辈流殊可惜,茫茫前路欲何依。

浔阳郭下江如练,留取京尘上綵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