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入寺又逢曦未来,草荒庭院几生埃。
黄华翠竹无人问,只得僧房一梦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宁静的寺庙景象,诗人在游历中再次踏入一座古寺,却未能遇见心中的高僧。"草荒庭院几生埃"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黄华翠竹无人问"则是对那份寂寞的点睛之笔,翠竹在阳光下依旧保持着生机,却没有人去询问,更凸显了寺院的冷清。
"只得僧房一梦回"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某种心理活动,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对未能遇见所期待的人的一种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高树风生晚径秋,平沙无日下凫鸥。
野航邀月渡溪北,古寺僧归钟鼓楼。
山根篱落枕溪流,岸竹攲斜系小舟。
一段黄云粳稻熟,牧儿腰笛倒骑牛。
我来点检春踪迹,山北山南绿暗丛。
留与骚人做愁本,花根一点著泥红。
十日不一见此君,春笋满林深闭门。
杖藜特特穿苔径,问讯南阶添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