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二首(其二)

雨凉侵短榻,春睡起偏迟。

鸠拙寻遗构,鹰扬耐蚤饥。

干戈经路滑,箫管动乡悲。

愿和征夫泪,吹来鬓上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独特情境与情感。首句“雨凉侵短榻”,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春雨的寒凉,让人感受到室内的清冷与静谧。接着,“春睡起偏迟”则通过人物的行动,展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因雨而生出的慵懒与闲适。

“鸠拙寻遗构,鹰扬耐蚤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鸠的笨拙与鹰的勇猛,隐喻人在困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鸠在寻找旧日的建筑遗迹,或许象征着对过往的怀旧与探索;而鹰则在忍受早饥,可能寓意着坚韧与自立。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干戈经路滑,箫管动乡悲。”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描绘了一幅战乱背景下,人们生活艰难、思乡之情难以抑制的画面。干戈之路的滑,既指实际的道路状况,也暗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箫管之声,本是乐曲,但在乡愁的触动下,却化为了哀伤的旋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愿和征夫泪,吹来鬓上丝。”诗人以愿望的形式,表达了对征夫(在外征战的士兵)的同情与关怀。希望自己的泪水能与征夫的相融,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亲人安危的担忧。这一句情感真挚,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关怀联系在一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雨、自然景物、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2)

夏良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雪

云点行人鬓,相看尽是翁。

檐流翻作雨,衫薄尚禁风。

欲混鹅毛白,休迷鹤顶红。

梅花惊大晚,春老北枝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和三厓寿陈封君竹坡先生七十

少壮薄宦游,老作隐学士。

种竹缘江坡,清风日来此。

此心虚且贞,对竹颜无泚。

扬尘落飘飘,夜雨频磨洗。

老劲掣六鳌,渭川不在彼。

垂垂雪低枝,寒梢依日起。

白发映绿簪,何必论年纪。

龙孙呈萧森,断截备国史。

椽管秃瓮多,董狐良足儗。

丹砂天上来,绯衣忽加尔。

故人重相过,无主亦自美。

引泉务厚滋,醉日还移祉。

威凤谐笙簧,笑歌闻正始。

再过三十年,此坡付儿子。

形式: 古风

对雪二首(其一)

积雪堆还堕,贪心欲占秋。

桥迟驱蹇策,江晓打鱼舟。

山向云中老,人如画里游。

僵眠饿茅屋,歌舞乱南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对雪二首(其二)

夜雪密于昼,春寒忽过秋。

忙搊东郭履,不见子猷舟。

枝压鸟争啄,花浓蝶怕游。

望中浑一色,何处认琼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