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北逃世难,始闻蕃汉殊。
天下今一家,中原有驱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南北逃世难,始闻蕃汉殊"表达了诗人对长期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深刻的感受,同时也意识到边疆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差异。"天下今一家,中原有驱除"则体现出诗人对于国家统一的向往,以及对于内部动荡和外来侵扰的清除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但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对比和对待,诗人表现出了自己对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以及边疆安宁的迫切期盼。这也反映了宋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渔阳豪侠地,北里富熏天。
快马金缠辔,但遇新少年。
蝮蛇暮偃蹇,猛虎凭其威。
真宰意茫茫,六合人烟稀。
眼中万少年,得志行所为。
白马蹴微雪,追随燕蓟儿。
客从何乡来,挟矢射汉月。
杀身傍权要,门户有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