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隐居九锡文录呈赵虚一真士

独鹤能空鸡鹜群,仙阶还许世人闻。

题诗未倚李太白,学道愿从茅长君。

白鹿随车绕山木,丹砂出鼎染溪云。

先生少留亦不恶,共读华阳九锡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读陶隐居九锡文录呈赵虚一真士》由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通过对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独鹤能空鸡鹜群”,以鹤喻人,鹤在鸡群中显得卓尔不群,象征着诗人对独立人格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次句“仙阶还许世人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其高尚品格和超凡境界仍能为世人所感知,传递出一种虽隐而名扬的意境。

“题诗未倚李太白”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尚未达到李白那样的高度,流露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接着,“学道愿从茅长君”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学习道家哲学,追随茅盈等道家高人的志向,体现了对精神修养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白鹿随车绕山木,丹砂出鼎染溪云”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白鹿象征着纯洁与自由,山木、溪云则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丹砂出鼎则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先生少留亦不恶,共读华阳九锡文”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赵虚一这样的真士多加交流,共同探讨道家经典《华阳洞天九锡文》,体现了对知识共享和精神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品格、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山寺

隔溪茅屋半开扉,缘护晴林昼打围。

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

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雨后村行二首(其一)

雨过沙头落涨痕,满林红叶自纷纷。

水平路面高低见,风约溪声断续闻。

老屋无桥横独木,沧洲欲雁起寒云。

残芦头顶花如雪,莫是吟人鬓上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雨后村行二首(其二)

泽国秋深景物非,西风猎猎又吹衣。

路行落日离人去,山破寒烟独鸟飞。

潮信到滩推月上,邻家停火候船归。

村醪香软鲈鱼美,自笑吟边貌不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苦竹村

篮舆轧轧路高低,苦竹村南古岘西。

草舍爨茆留客饭,麦田焚棘断人蹊。

花梢春意关禽语,石磴霜痕印虎蹄。

心自爱閒身尚役,好山何处是真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