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释二首(其一)

去日不可追,来日已无多。

衰颓复自念,迁谢当奈何。

贤达并贱愚,百岁同消磨。

不如泳觞酌,徘徊眄庭柯。

流翠自成幄,好风时经过。

憎爱理兼忘,虚淡神所和。

运尽即随尽,葬骨南山坡。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的《自释二首(其一)》,通过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去日不可追,来日已无多”点明了时间的流逝,过去的时光无法挽回,未来的日子也显得寥寥无几。这种对时间的无奈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衰颓复自念,迁谢当奈何”两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状态,面对岁月的流逝,感到无力与困惑。这里的“衰颓”不仅指身体的衰老,更包含了心灵的疲惫与人生的迷茫。

“贤达并贱愚,百岁同消磨”则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普遍性,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逃不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意义似乎在这一对比中变得模糊不清。

“不如泳觞酌,徘徊眄庭柯”两句,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饮酒自娱,漫步于庭院之中,欣赏着自然的美景。这种行为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与自我慰藉。

“流翠自成幄,好风时经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翠绿的树叶如同华盖,清风不时吹过,带来一丝凉爽与清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

“憎爱理兼忘,虚淡神所和”表达了诗人试图超越世俗情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憎恨与喜爱,都是情感的束缚,唯有达到一种虚空而淡泊的心境,才能与神灵和谐共处。

最后,“运尽即随尽,葬骨南山坡”则是对生命的终极归宿的思考。生命终将结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诗人选择将骨灰埋葬在山间,既是对自然的回归,也是对生命循环的一种理解与接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面对无常与困顿时的自我调适与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自释二首(其二)

遭时如尧舜,击壤欢且歌。

归田尚叨禄,天宠固已多。

敢复邀长年,寓景随流波。

有酒即觞酌,风日眷清和。

俯悲秦晋士,含饥避干戈。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怀友二首(其一)

夕阳在窗户,凉气何处来。

微风泛庭柯,萧萧历空阶。

抱琴一写之,冰霜溅孤怀。

但惜对樽酌,而无良友偕。

聊将幽独思,滔滔寄长淮。

形式: 古风

怀友二首(其二)

晚坐庭树下,凉飔经我怀。

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来。

佳人隔重城,谁复为之侪。

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满阶。

想闻诵声作,崩腾泻江淮。

形式: 古风

七月八日要阎公达承议晚酌二首(其一)

河桥散灵鹊,曜景逾佳期。

池华延舒月,尚可倾一卮。

欲以要良宾,秋事言凄其。

岁往岂再得,绿发含霜滋。

寓意不在饮,营驾君莫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