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狎鸥东海上,结友竹林贤。
国难知谁救,途穷祇自怜。
空花迷眼界,秋月契心禅。
未起归欤兴,重寻载酒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仁宪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诗中“狎鸥东海上,结友竹林贤”两句表达了诗人与高洁之士在大自然中交往的情景,通过对比鸥鸟和竹林的形象,以此形容朋友之间的纯洁和高尚情谊。
“国难知谁救,途穷祇自怜”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面对困境时个人的无力感。这里通过“国难”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关心和担忧,而“途穷祇自怜”则是诗人在遇到困顿时,只能自己哀叹,无人能够倾诉。
“空花迷眼界,秋月契心禅”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同把握住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这里的“空花”是比喻虚幻的世界,而“秋月”则象征着清冷和孤寂,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
最后,“未起归欤兴,重寻载酒船”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没有因为环境的压抑而丧失了向上的激情,而是选择继续寻找那些能够带来欢乐和希望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从友谊、国难到个人内心世界的超脱,最后又回到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也富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不详
明月杖头挂,啸歌沧海边。
自闻狮子吼,尽吐野狐涎。
酒兴如流水,诗情似直弦。
岩花应未老,更上白云巅。
鲛人对泣号且呼,洒落瀛洲万斛珠。
海神知贵不敢受,天池泻下扶焦枯。
初疑素霓随银汉,尽似明月投冰壶。
庐山瀑布几千丈,较此不可分锱铢。
胶西先生春睡足,喜见晴光漱寒玉。
武陵迷路初不知,错认松风响岩谷。
金波满泛琉璃钟,长揖云峰谢拘束。
更约青莲社里人,同向苍崖结茆屋。
拨开宿火起炉烟,留得馀香伴夜禅。
落尽碧桃春不管,东风却放柳飞绵。
轻烟漠漠锁晴岚,野水溪边小驻骖。
日暮征鸿落何处,似将风景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