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晦翁十首(其三)

武夷山下孤高节,五老亭中抚字心。

出处本来无二致,讵分钟鼎与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武夷山下显露出坚韧的节操,
在五老亭中寄托着教书育人的热忱。

注释

武夷山下:指武夷山地区。
孤高节:形容人品高尚,节操独立。
五老亭中:位于武夷山的一座亭子。
抚字心:指教书育人,用心教导学生。
出处本来:原本的出处或根源。
无二致:没有两样,完全一样。
讵:岂,难道。
钟鼎:古代用于祭祀和记事的铜器,象征权力和地位。
山林:指隐居生活,与世无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阮的作品,名为《送晦翁十首(其三)》。诗中“武夷山下孤高节”一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品行的情景。“五老亭中抚字心”则表明诗人在自然之中沉思,心怀古人的道德与精神。"出处本来无二致"意味着诗人认为个人行为和处事原则应一贯如一,而“讷分钟鼎与山林”则是说即便是在朝廷担任要职,也不应该忘记那份超然物外的淡定之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坚守高洁品格、保持清净心态的期望和赞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个人操守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晦翁十首(其二)

渊泉溥博与天大,土苴绪馀聊觉民。

千古濂溪好风月,一回拈出一回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晦翁十首(其一)

精微元不在河汾,原道词雄亦浅闻。

自得正心诚意论,始知天未丧斯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重九再到张已隔世书诗牌后一首

碧纱笼底墨才乾,白玉楼中骨已寒。

泪尽当年联骑客,菊花时节独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留别昌国五首(其五)

扶桑曾见日腾空,老去归田不复东。

一觉短檐他日梦,起来惆怅晓窗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