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诗

十六营兵饷已糜,更烦筹画到荒陲。

千言侃侃飞书上,独有曹参不肯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海音诗》由清代诗人刘家谋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十六营士兵饷银被浪费的忧虑,以及对如何妥善处理边疆事务的深思。

首句“十六营兵饷已糜”,直接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大量军饷被浪费在十六个营的军队上,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管理上的疏漏。这种浪费不仅耗费了国家的财力,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次句“更烦筹画到荒陲”,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边疆地区治理的重视。这里的“筹画”意味着深思熟虑的规划与策略,而“荒陲”则指偏远或未开发的地区,暗示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诗人在此呼吁,需要更加周密地规划和管理边疆事务,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三句“千言侃侃飞书上”,描绘了一幅文臣积极谏言的场景。诗人想象着有人以千言万语的奏章,向朝廷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展现了对解决边疆问题的迫切需求和期待。这里的“侃侃”形容言辞清晰、理直气壮,体现了谏言者的自信与决心。

最后一句“独有曹参不肯随”,借用历史典故,暗喻了对当前治理方式的不满。曹参是汉初著名的政治家,以其稳重务实的治国风格著称。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说,只有像曹参那样稳重务实的人,才能真正解决边疆问题,而当前的治理方式可能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的批评,也是对理想治理模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边疆治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有效策略的渴望。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也体现了其对历史智慧的借鉴和应用。

收录诗词(101)

刘家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苞川。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 字:仲为
  • 籍贯:侯官县(今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13~1853年

相关古诗词

海音诗

曾门溪畔少行人,草地常愁劫夺频。

何似春风香脚好,去来无恙总依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海音诗

夜半鸣金起僻隅,弓刀环集满街衢。

但教户户都联络,明月花村犬吠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海音诗

蔡郭黄卢大姓分,豪强往往虐榆枌。

那知拔戟能成队,五色旌旗照海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海音诗

檨仔林边径路分,中藏罗汉脚纷纷。

寄言玉局休相笑,担粪年来亦不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