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登上大庾新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比和映衬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内心世界与外部景物的深刻感悟。
"忆昔衡门不胜愁,忽惊甓栋半空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记忆的追思和对现实环境的震惊。"衡门"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甓栋"则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如屋檐、椽子等。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示出一种由低沉到振奋的心路历程。
"朝披爽气山围坐,夜发清吟月满楼。"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新楼中的日夜生活。白天,诗人坐在被山峦环抱的环境中,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夜晚,则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在楼上吟咏诗词。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公事早休帘迥昼,圜扉常静草连沟。"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公事"指的是官方或公共的事务,而"帘迥昼"则意味着白天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射进室内,给人以温暖和安宁之感。"圜扉常静草连沟"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幽静无声的小院,其门扉总是关闭,四周长满了草,而水流则在小溪中缓缓前行。
"已闻名姓传天上,行看骑鲸隘九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抱有的希望和梦想。"已闻名姓传天上"意味着诗人的名字和声誉已经传遍天下;而"行看骑鲸隘九州"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鲸鱼托举大鹏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志向远大,不仅要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还希望能够跨越常规,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楼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个人成就、自然美景以及生活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