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蒲道源的《偶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入树秋风早,惊心节序迁”,开篇即点明季节更替的主题。秋风早早地吹入树林,这不仅带来了季节的变换,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感慨。这里的“惊心”二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暗示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
颔联“晚云兼去鹤,凉雨静鸣蝉”,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晚霞与归鹤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画面,而凉雨与鸣蝉则在动静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鹤的离去与蝉的鸣叫,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颈联“得句因新意,耽书是宿缘”,转而表达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通过“得句”(获得诗句)和“耽书”(沉迷于书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的渴望。这里的新意与宿缘,既是对创作灵感的赞美,也是对过往阅读经历的回顾,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
尾联“平生爱冲澹,何事亦华颠”,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生活的向往。尽管他一生热爱冲淡的生活态度,却也不免在岁月的洗礼下,白发苍苍。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远胜物质上的繁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生命、艺术以及个人命运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