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闺怨四首(其一)

丝丝娇柳逐风斜。晓日瞳胧掩碧纱。

强起还慵理鬓鸦。白杨花。犹自多情入妾家。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清晨时分的闺中情绪,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淡淡的哀愁。

首句“丝丝娇柳逐风斜”,以轻柔的柳丝随风摇曳的形象,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柔软与脆弱。柳丝的“娇”字,不仅指柳的形态,也暗含了女子的娇美与柔弱。而“逐风斜”的动态描写,则展现了女子如同柳条般随风摆动,难以自主的状态,暗示了她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次句“晓日瞳胧掩碧纱”,通过晨曦初照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朦胧与静谧。这里的“瞳胧”既指晨光微弱,也暗喻女子眼中的迷离与忧郁。而“碧纱”则为女子所居之室增添了一抹清凉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

第三句“强起还慵理鬓鸦”,描绘了女子勉强起床后,却无心整理自己凌乱的发髻。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懒散与疲惫,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抗拒。其中,“强起”二字透露出行动的勉强,“还慵”则表达了情感上的懒惰,两者结合,深刻揭示了女子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和自我放纵的心态。

最后一句“白杨花。犹自多情入妾家”,以白杨花的飘落作为收尾,赋予了整首诗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凄美。白杨花的“多情”在这里并非指人,而是借物抒情,象征着女子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同时,它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有外界事物(白杨花)不经意间触动了她的心弦,引发了一丝情感的涟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哀婉而又不失美感的氛围,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闺怨四首(其二)

越来溪上采莲舟。偷照蛾眉向浅流。

女伴相呼怕举头。羡沙鸥。飞去飞来只自由。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闺怨四首(其三)

儿家门对白蘋洲。夫婿经年事远游。

杨柳青青古渡头。恨轻舟。不载郎归载妾愁。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忆王孙.闺怨四首(其四)

空房胆怯梦多讹。长向花前敛翠蛾。

幽恨诗成懒去歌。背吟哦。闷倚朱栏教八哥。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如梦令.离情四首(其一)

刚到凤凰台上。无那骊驹三唱。

愿作博山炉,魂逐沈烟游飏。罗帐。罗帐。

高筑愁城千丈。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