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色彩丰富,意境幽远。开篇两句“西峦已降青濛色,耿木澄枝亦见违”写出了山峦在秋风中渐渐变得苍茫,树木的颜色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一种淡远的情调。
接下来的两句“远觌众虚林磬淡,近联流冥赤枫肥”进一步展开了秋景的描绘。远处的林木因为季节的变换而显得淡雅,而近处的红枫则因水汽的滋润而显得丰腴。
“相听立鹤如深意,侧儆寒花薄暮矶”两句中,“立鹤”象征着高洁孤傲的品格,而“寒花”和“薄暮矶”则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时分的寂静与苍凉。
最后两句“为有秋容在画角,荒台多是草裔菲”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美景的珍视,以及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荒废台榭上生长的野草的描绘。这里,“秋容”指的是秋天特有的风光,而“荒台”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物是人的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秋天美好而又容易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转中事物变迁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