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兄弟未尝久别今夏送平父之官山口冬仲朔又送深父为四明船官因成长句

遵渚霜鸿散漫飞,江天分序益凄悲。

孤生只合群居乐,半岁那禁两别离。

发轫固知期远到,望船犹怕独归时。

书来岂是寒暄语,尽写衷情慰渴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野鸭在结霜的湖面漫天飞舞,江天相接的景色更显得凄凉悲伤。
孤独的生活本应享受群居的乐趣,半年的时间怎能忍受两次分别。
出发之初就明白路程遥远,但想到船只独自归来时还是感到害怕。
收到的信件怎会只是寒暄客套,字里行间满载着深深的情意,安慰我如饥似渴的心灵。

注释

渚:水边的陆地,这里指湖面。
霜鸿:指野鸭,因在秋霜时节飞翔而得名。
期远到:预料路程遥远。
书来:指收到的信件。
衷情:内心真实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凄凉景象和离别之情。"遵渚霜鸿散漫飞,江天分序益凄悲"两句,通过对秋日霜花纷飞和江天一片苍茫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情境。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久别的哀伤和无尽的凄凉之情。

"孤生只合群居乐,半岁那禁两别离"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家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频繁离别时的心酸。这里的“孤生”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群居乐”则是他所渴望的家庭团聚之乐。

"发轫固知期远到,望船犹怕独归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担心自己孤独一人返回时的凄凉。这里的“发轫”指的是行程的开始,而“期远到”则预示着即将发生的长时间分离。

"书来岂是寒暄语,尽写衷情慰渴饥"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通过书信传达内心真挚的情感,以此来抚慰彼此之间因相思而生的寂寞。这里的“书来”指的是从远方送来的书信,而“衷情”则是深藏在心中的真挚感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团聚的渴望以及面对频繁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即席次吴季行韵

昔逢欣把袂,三叹说吴钩。

共醉虚堂晚,还兴故国愁。

花黄思靖节,鬓绿傲浮丘。

世济王门业,洪流万斛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即席次韵器之相赠

会閒须是莫论年,直把浮生付且然。

桂隐欲为山宰相,漆园曾是地神仙。

看抄妙句行催酒,更向清流卧泛船。

但喜相从得真乐,何心玩世学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即席次潘茂洪韵

我恨填胸三斗尘,略无警句可留春。

烟云空外吹成鹤,梅杏枝头长就人。

但解时中心独废,自然随处乐常新。

诸公要识居园法,第一先教懒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呈毛崇夫司直

春到深时味更长,草晴胜似杂花香。

清阴渐次迷天绿,白发依稀照领光。

逐妇墙鸠知雨近,生儿梁燕补巢忙。

擘笺谩记今朝景,朝路归时肯易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