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黄石公祠》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谷城山上的黄石祠的描绘与追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张良的崇敬之情。诗中以晨登谷城山开篇,引出对黄石祠的拜谒,随即展开对张良生平的追忆与思考。
“祇谒黄石祠”一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即前往拜谒黄石祠,表达对张良的敬仰。接下来,“偶展瓣香敬,遽兴千载思”,诗人通过展示香火,引发了对千载历史的深思,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紧密相连。
“忆当秦运否,天地发杀机。龙蛇起平陆,靖者当属谁。”这几句诗回顾了秦朝末年动荡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张良在乱世中的角色与作用。诗人巧妙地将“龙蛇”比喻为英雄豪杰,表达了对张良在乱世中崛起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和平时期领导者归属的疑问。
“惟公挺灵异,治乱能前知。圮下书一篇,文义何奥奇。”诗人赞美张良的非凡智慧和预见能力,提到他撰写的一篇著作,其内容深奥奇特,体现了张良思想的深刻性。
“子房获亲授,竟为帝者师。”这里指出了张良与刘邦的关系,以及他在刘邦称帝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张良作为帝王之师的角色。
“汉兴仇已复,勋业高巍巍。”诗人回顾了汉朝建立后,张良功勋卓著的事实,表达了对张良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
“后来握兵人,遵用靡敢违。”这一句指出后世将领遵循张良的策略,不敢违背,进一步强调了张良策略的深远影响。
“功效著千古,岂但被当时。”诗人总结了张良的影响超越了时代,其功绩将永远铭记于史册。
“圣朝重褒祀,春秋陈礼仪。”表明了当代朝廷对张良的尊崇,每年春秋时节举行祭祀仪式,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与尊重。
“神灵谅昭假,赐福无终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良神灵的尊敬,相信其给予的福祉将永无止境,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历史回顾,展现了对张良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与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