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雨

茅屋经年长薜萝,故人久雨不来过。

山川惨惨光华少,天地昏昏杀气多。

阶草宿萤藏细叶,庭梧巢凤覆长柯。

细看柱础饶蒸润,奈此云雷未已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阴雨连绵、天地晦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联“茅屋经年长薜萝,故人久雨不来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荒凉的画面:茅屋常年被薜荔和藤蔓覆盖,朋友因雨未至,孤独之情溢于言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环境的萧瑟与人情的冷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颔联“山川惨惨光华少,天地昏昏杀气多”进一步渲染了阴郁的气氛。山川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天地间弥漫着浓重的寒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这两句通过视觉和感觉的双重描写,强化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阴冷与孤寂。

颈联“阶草宿萤藏细叶,庭梧巢凤覆长柯”则转向对细节的描绘。台阶上的草丛中,萤火虫在细叶间隐藏,梧桐树上似乎有凤凰栖息,但这一切都显得静谧而略带神秘。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细看柱础饶蒸润,奈此云雷未已何!”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诗人仔细观察,发现柱础上充满了潮湿的蒸汽,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反映,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闷与无奈。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诗人感到无力改变,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阴雨连绵、天地晦暗的环境时的复杂心情。从孤独、压抑到对自然之美的短暂慰藉,再到最终面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吴琴忠烈庙

古祠摧败独孤村,老衲龙钟倚庙门。

半亩寒冰栖腊意,一川晴日借春温。

松林惨澹猿猱啸,山径崎岖狼虎奔。

说与行人慎回顾,归时切莫近黄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度萌坑岭

雨过郊原绿倍添,竹舆行处倦厌厌。

翠垂松叶沾衣袖,红绽花枝映帽檐。

石涧水香麋麝过,林梢露重蝶须黏。

嫩晴天气催农务,麦饭新尝似蜜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过大石门

一溪流水漾晴沙,行出孤村月未斜。

在世由来都是客,此身何必更寻家。

向人报喜枝头鹊,与众争嫌屋角鸦。

眼底休论凶吉事,且看田叟种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九陌香尘湿不飞,融融随步袭荆扉。

玉骢行疾溅春雨,紫燕衔迟带夕晖。

蚓窍吐淤黏屐齿,凤书封渍污朝衣。

夜来满地沾飞絮,指点行人石径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