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致政韵

晚学知谁继后尘,乡闾旧仰老成人。

门无车马何妨静,室有诗书不厌贫。

闹里抽身甘寂寞,閒中觅句斗清新。

杖藜莫惜频过我,共醉床头满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晚年学习,谁能继承前人的事业?乡亲们曾敬重的是那些德高望重的人。
门前没有车马喧嚣也无妨宁静,家中只要有书籍就不觉得贫穷。
即使身处热闹之中也能享受孤独,闲暇时寻找诗句力求新颖别致。
不要吝啬你的拜访,常来与我共饮,让我们在床头畅谈,春酒满榼共醉。

注释

晚学:晚年学习,指年纪大了还在继续学习。
后尘:前人的足迹,这里指继承前人的事业。
乡闾:乡村邻里。
老成人: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长者。
车马:代指贵客来访,象征社会地位和声望。
诗书:书籍和诗歌,代表知识和文化。
甘寂寞:甘愿享受孤独。
杖藜:拐杖,这里可能指年老体弱。
满榼春:满榼(古代盛酒器具)的春酒,寓意丰盛的酒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平静生活和内心世界。开篇“晚学知谁继后尘,乡闾旧仰老成人”表达了对年轻时期追求知识、名望的回顾,同时也承认到了自己已经步入老年,对于那些过往的忙碌与竞逐不再执着。

接着,“门无车马何妨静,室有诗书不厌贫”则展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即便家中清贫,但只要有诗书相伴,那种精神上的富足就足以让人感到满意。这里体现出古代士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理念。

“闹里抽身甘寂寞,閒中觅句斗清新”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喧哗的超脱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人在繁华都市之中抽离出来,享受着那种孤独与宁静,同时也在寻找、比较那些精致优美的文字。

最后,“杖藜莫惜频过我,共醉床头满榼春”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坦然和享受。诗人手持拐杖,漫步田野,不介意常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评说,而是愿意与自然为伴,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大自然共醉。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个士人在晚年对生活、学问和文学有着深刻体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述怀

我爱白乐天,千载共称贤。

行年七十五,奄忽遂溘先。

我爱范忠宣,一代名德全。

年龄甫至此,亦复成弃捐。

二公虽已逝,四海至今传。

顾我百无事,幸及二公年。

今夏疾疢作,已分归黄泉。

偶然得无事,固荷天见怜。

但我有一语,恰欲与天言。

有生则有死,如行者言旋。

我是久行客,亦自应息肩。

念人处一世,动为世网缠。

开口罕欢笑,触绪多忧煎。

纵使至百岁,终困尘俗缘。

不如早瞑目,庶以全吾天。

是非与宠辱,总不到我前。

一心亦安静,却得返自然。

况我办归计,久已卜新阡。

形式: 古风

复次韵

老来绝意风云会,久欲脱身尘垢外。

有时偶被世缘牵,咄咄书空常作怪。

一麾何事到江城,却犯喧嚣亲琐碎。

簿书丛里度光阴,倏忽已惊踰一载。

所幸连年值有秋,颇足稻粱富鱼蟹。

正愁客少无与娱,忽得诗流真我辈。

剧谈终日坐生风,洗濯烦襟一何快。

酒行到手君莫辞,有鳖可炰鱼可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