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岩

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

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

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

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明代邹鎏的《游东岩》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结伴游览东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之美。

首联“结伴高僧携杖藜,东岩共步叩禅栖”,开篇即以“结伴”、“高僧”、“杖藜”等词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行旅图景,高僧手持拐杖,与诗人一同步入东岩,探寻禅宗的栖息之所。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行走的动态画面,也暗示了寻求心灵宁静与智慧的旅程。

颔联“风尘不到心俱寂,云气犹封洞易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而山洞被云雾笼罩,增添了几分难测的神秘感,仿佛隐藏着未知的秘密。

颈联“卓锡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记梁题”,转而描写东岩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从岩石间穿流而出,象征着纯净与生命力;古老的留衣亭上刻有梁代的题名,既展示了历史的痕迹,也增添了人文的气息。这两句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展现了东岩独特的魅力。

尾联“登临竟日云关别,一笑何殊昔虎溪”,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感慨。在经历了整日的探索与欣赏之后,与高僧的一笑相别,仿佛回到了往昔的虎溪之会,寓意深刻,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禅悟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岩自然风光和禅宗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

邹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河西务兼管漕运,夙弊釐清。转本部员外郎,升四川司郎中。出知襄阳府,时张献忠据谷城,襄阳几陷,鎏练兵筹饷,出奇制胜,越四月而城得全。以荐署郧襄监军副使,官至太仆寺卿,以母老乞归。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一八有传

  • 字:石可
  • 籍贯:海阳(今潮州)

相关古诗词

游建山

扶杖登高睇望开,履沾馀雨印苍苔。

琪花缀露穿岩出,瑶草披云傍谷隈。

峰插碧霄孤鹜落,溪拖练色断霞来。

采芝卧石飧仙句,坐看云中驾鹤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丁卯夏夜与友人携琴烹茗水月宫

水石幽寻快夙缘,相逢何意尽高贤。

数杯清茗烹凉月,一曲流徽弄晚烟。

学古几人能避世,谈空无地不参禅。

不知当日陶元亮,何事攒眉向白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登碧玉山

碧玉山头紫气浮,闲携谢屐数来游。

幽禽向客如相问,野草牵衣似欲留。

俯睇千山烟树合,凭高一曲海天秋。

明时奎壁谁先兆,白石歌残忆饭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行路难二首(其一)

春日媚人不到室,穿穿欲来一影隔。

瓶花此时亦倦眠,郎心妾心不如前。

郎不记妾郎有为,妾不记郎泪垂垂。

烟尘搏天天亦痴,妾心何庸郎去疑。

欲识妾心郎来时,妾之一弦已七年,弹来心心不如前。

郎不记妾诚何为,何不使妾一知之。

妾亦不甚让须眉,烟尘丛中叩天痴。

何时妾得知郎为,妾郎丈夫妾知之。

郎不记妾郎有为,妾不随郎郎不危。

郎且绝意掷愁思,郎且绝意倚酒卮。

郎且绝意松文辞,端午郎来煮江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