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释函可的《夜坐》描绘了诗人久病之后,在静谧的山中夜晚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沉。首句“久病长宜静”表达了诗人因病而对安静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山中静有馀”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夜后的景象:“积雪在庭除”,庭院中的积雪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风枝寂不鸣,四壁虫晏如”两句,通过写树枝在寒风中静默无声,以及室内虫儿的安宁,展现了夜晚的寂静。抬头望向窗外,“星斗宿檐际,微月淡空虚”,星斗和微弱的月光映照在屋檐,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的心境随着这静谧的夜晚变得清澈:“其时心腑澄,泰然廓吾庐”。他的内心世界如同湖面般平静,对自我居所也有了新的认识——“泰然廓吾庐”,感到无比宽广。最后两句“云影暂舒卷,荡涤返太初。天地化为水,何处觅吾躯”以云影的舒卷和天地的交融,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回归自然,诗人似乎在问自己,当身心与宇宙合一,又何须寻找自我存在的实体呢?
整体来看,《夜坐》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自己的心境变化,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自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