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三)

冶父方丈,了无遮障。拳踢相应,当人不让。

妙转绵绵一脉通,谁知灭却临济宗。

形式: 偈颂

翻译

冶父山边有一座寺庙,四周开阔无遮挡。
僧侣们出拳踢腿动作流畅,毫不退让,应对自如。

注释

冶父:地名,指冶父山,位于今安徽巢湖市。
方丈:寺庙住持或长老。
了无:完全没有。
遮障:阻挡或障碍。
拳踢相应:出拳踢腿的动作配合默契。
当人不让:面对他人毫不退缩,主动应对。
妙转:巧妙地转换。
绵绵:连续不断。
一脉通:指心领神会,心意相通。
谁知:谁能料到。
灭却:消除或断绝。
临济宗:佛教禅宗的一派,以临济大师为代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崇岳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修行境界和禅宗的精髓。"冶父方丈"可能指的是禅师在修行的小环境中,"了无遮障"则象征着心地清澈,无任何外在或内在的障碍。"拳踢相应,当人不让"描绘的是禅者与佛法相契,面对他人或情境毫不退让,直接应答的状态。

"妙转绵绵一脉通"强调了禅法的流转自如,如同一条连贯不断的线,直指心性之真谛。最后一句"谁知灭却临济宗"则暗示了禅者的领悟超越了传统的宗派框架,达到了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直指本心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修行中直观、自然、无为而治的精神,以及对传统禅宗教义的超越。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

千年田,八百主,郎当屋舍没人修,不风流处也风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

一不成,二不是,突出眼睛失却鼻。

少林刚自觅安心,瞎驴不受灵山记。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八)

月旦曰朔,月圆曰望。八字打开,有收有放。

萨怛阿竭,二千年前。摩醯首罗,顶门正眼。

觌面提持,生铁门限。

俊底撩起便行,漆桶一任担板。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七)

有利无利,不离行市,张公吃酒李公醉。

伸脚打睡有来由,才放醒醒成忌讳。

非不非,是不是。遇贵即贱,遇贱即贵。

狸奴白牯念摩诃,祖师不会西来意。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