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承天宫

石桥流水隔飞尘,古木苍苍绕涧滨。

灵壝旧栖逃汉史,白云曾识避秦人。

冠裳千载遗琼笥,环佩三秋集羽轮。

翠壁丹厓如夙契,欲持名姓纪嶙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承天宫周围环境的幽美与历史的深邃。

首联“石桥流水隔飞尘,古木苍苍绕涧滨”,以石桥和流水起笔,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石桥横跨于潺潺流水之上,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古木苍苍,环绕着溪流与山涧,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灵壝旧栖逃汉史,白云曾识避秦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氛围。灵壝,即仙人的居所,这里指承天宫。诗句暗示着承天宫曾是汉代隐士的栖息之地,他们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而白云,象征着超脱凡尘的境界,它见证了那些避世者的存在,也预示着承天宫的历史悠久与神秘。

颈联“冠裳千载遗琼笥,环佩三秋集羽轮”,转而描写承天宫的遗迹与传说。千载以来,这里的衣物与饰品(冠裳)被保存在珍贵的宝箱(琼笥)中,成为历史的见证。三秋之后,羽轮(可能指道士或神仙所乘的飞行工具)聚集于此,暗示着承天宫与超自然力量的联系,以及它在人们心中作为神圣之地的地位。

尾联“翠壁丹厓如夙契,欲持名姓纪嶙峋”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承天宫独特地貌的赞美。翠绿的峭壁与红色的山崖,仿佛是久远前便已注定的缘分。诗人想要记录下自己的名字,与这座山林、这座宫殿一同镌刻在时间的岩石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承天宫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与敬畏。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西昌萧鹏举橐其师北平按察司副使刘君子高之诗千馀篇过潭溪山中欲余选择将归而刻之子高余友也负奇才硕学知名当时其诗今翰林侍讲学士宋公评之至矣余何足以知之徒感鹏举师友之谊重增故人之思次韵二章聊答盛意他日子高见之当发一笑也

雨过山居竹色新,荜门松户面嶙峋。

锦囊缃帙联佳客,玉节青骢忆远人。

蓟北乌啼官舍晚,江南莺啭故园春。

萧条万里俱华发,月落西窗入梦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宋能敏青壁轩

沓嶂层峦翠几重,神光动处有奇逢。

雾生深谷藏玄豹,泉落阴厓化玉龙。

丹篆晓书朱露湿,碧窗昼掩白云封。

何时携我青藜杖,结屋来依五粒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酬别宋赞善大夫景濂二首(其一)

西阁垂帘坐夕阴,每因朝退共论心。

文章千载知音少,独立苍茫感慨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酬别宋赞善大夫景濂二首(其二)

大秀千峰菡萏开,玉梁高接九仙台。

预从山顶结茅屋,待得先生跨鹿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