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王秀才园

两岁伊川拥传行,往来屡喜访云扃。

四时溪水喧岩石,六月山阴满户庭。

每到似开双眼翳,久居应涤百骸醒。

露香浮座供宾饷,凉叶生风野草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他两岁时常常跟随传教士在伊川行走,频繁地探访那些隐居的云门。
四季溪水在岩石间喧闹,即使是六月的山阴也清凉满院。
每次来访都如同打开双目,长久居住能洗涤身心。
清露的香气飘散在座位上,供宾客享用,凉风吹过,野外的草木一片青翠。

注释

伊川: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地方。
云扃:隐居者的住所,云门通常指禅寺或隐士的居所。
六月山阴:形容山中气候凉爽,即使在炎热的夏季。
百骸:人的身体,这里指代整个身体。
宾饷:招待宾客的食物或礼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其友人王秀才的园中所感受的自然美景和心灵体验。首句“两岁伊川拥传行”写出了诗人对这片仙境般地方的频繁造访与喜悦之情,伊川是古地名,这里的“两岁”可能指的是诗人连续两年来到这里,或许是在强调其对此地的深厚情感。接着,“往来屡喜访云扃”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仿佛每一次前往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四时溪水喧岩石,六月山阴满户庭”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观,不论是哪个季节,清澈的溪水与峻峭的岩石交织出悠扬的音乐;到了六月,这里的山阴更是使整个庭院沉浸在一片凉爽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意境的营造。

“每到似开双眼翳,久居应涤百骇醒”则显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每次来到这里,都仿佛能洗净尘世间的迷惘与困惑,使内心得以清醒。这里的“双眼翳”可能是指诗人的心灵之窗被打磨得更加明亮,而“百骇醒”则象征着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

最后,“露香浮座供宾饷,凉叶生风野草青”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园中早晨露水之美,以及午后树叶间微风的清凉。这里的“露香浮座供宾饷”可能指的是在露珠点缀的桌案上摆放着款待客人的佳肴,而“凉叶生风野草青”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园中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再有诗诮梅开晚戏酬

漠漠飞香散不收,无言对客似含羞。

虽非雪里孤根暖,却免黄时细雨愁。

争意竞先多浅俗,高情持重自风流。

一株又见垂垂发,肯学江边取次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京西初归作

少年轻喜欲凭虚,误落尘中二纪馀。

生事萧条寒叶散,故人寥落晓星疏。

残骸已脱风波晚,清枕方回醉梦初。

却觅渔蓑寻旧钓,一溪烟雨伴春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依韵和秦倅陈无逸观梅

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

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

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

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依韵答俞承议

南北相望已十年,白头相见喜留连。

风埃异国君多感,朱墨劳心我自怜。

事可寸心能有几,生无百岁漫忧千。

一闻新赋思归去,韦杜溪边访旧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