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十二)

亭亭湘岸竹,炯炯湘波月。

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

不应皂盖人,于此能忘折。

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

形式: 古风

翻译

湘江岸边的翠竹挺立着,明亮的湘江月光照耀着水面。
月光下,竹枝上积雪如帘垂挂,仿佛专门为某人而设。
这不是为官者该有的心境,他们在这里或许能暂时忘却世俗的忧虑。
折下这竹枝寄托相思之情,或许能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分离的哀愁。

注释

亭亭:形容竹子高耸的样子。
炯炯:形容月光明亮。
皂盖人:指有官职的人,古代官员出行时有黑色车篷。
慰分裂:安慰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湘江边清冷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亭亭湘岸竹",写出了竹子挺拔的姿态,矗立在湘江畔,展现出坚韧与高洁。"炯炯湘波月",则以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江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其中雪垂垂,一树为谁设",运用比喻,将竹叶比作雪花,暗示了竹子的洁白和静美,仿佛是特意为某人而设,增添了情感色彩。接下来的"不应皂盖人,于此能忘折",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身居高位、忙于政务的人的感慨,认为他们或许难以体会到这份自然之美,忘记折取这份宁静。

最后两句"折之寄相思,可以慰分裂",诗人借竹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不能亲手折取,也能通过想象或诗篇来寄托相思,以此来抚慰心中的孤独和分离之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咏湘竹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十一)

纷华有心说,艳美得目送。

越在篁苇间,顾使诗兴动。

诗人被花恼,尽日手自弄。

愁吟日不足,又作栩栩梦。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十)

迟迟可殿后,寂寂可镇浮。

风人第一章,窈窕河之洲。

穆如三代英,惟此宜与俦。

不然则臞仙,玉箫下秦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九)

若以色见我,色衰令人忘。

香为众妙宗,妙亦不在香。

乡来芸芸者,自意傲雪霜。

当斯玉立时,曾莫一在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其八)

政应违众好,可忍负幽探。

以兹落南雅,蜂蝶独遗憾。

岂无好颜色,一雨竟陈暗。

谁知岁寒姿,可久非可暂。

形式: 古风 押[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