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虎丘

不过溪桥又两年,偶随筇竹访幽禅。

有缘再踏云岩路,无处重寻石井泉。

拟辍半山分座住,先携一枕借床眠。

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已经过去了溪桥边的两个年头,我偶尔跟随竹杖去探寻幽静的禅寺。
如果有缘,我还能踏上云岩那条路,但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石井泉水。
我计划在半山腰找个地方定居,先带一个枕头找张床休息。
醒来后享用一顿红莲做成的米饭,恰好是稻田在塘东丰收的时节。

注释

溪桥:小溪上的桥。
筇竹:一种竹子,常用于登山杖。
幽禅:幽深的禅寺或禅修。
云岩路:指某个有云雾缭绕的山岩的道路。
石井泉:过去曾去过的泉水。
辍:停止。
半山:半山腰。
枕:枕头。
红莲饭:以红莲为食材做的饭。
塘东:池塘东边。
稻熟:稻谷成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再到虎丘》,表达了诗人时隔多年再次游历虎丘山的感慨和体验。首句“不过溪桥又两年”写出了诗人久别重来的时光流转,流露出对旧地重游的期待与感慨。次句“偶随筇竹访幽禅”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寻访山中禅寺的宁静画面,体现了他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有缘再踏云岩路”,“云岩路”可能指的是虎丘山中的山路,诗人强调这次重游是因缘际会,显得格外珍贵。第四句“无处重寻石井泉”则暗示了某些旧景已难觅踪迹,增添了怀旧之情。

第五、六句“拟辍半山分座住,先携一枕借床眠”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希望能在此暂住,享受片刻的宁静。最后一句“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红莲饭和稻米的香甜收尾,既写出自然的富饶,也寓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再次游历虎丘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禅意和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再渡胥口

古来此地快蓬心,天绕明湖日照临。

一雁云平时隐现,两山波动对浮沉。

衰髯都共荻花老,醉面不如枫叶深。

罾户钓徒来问讯,去年盟在肯重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游天平有怀旧事且得卓庵之处呈寿老

访旧光阴二十年,残僧相对两依然。

木兰已老无花发,石竹依前有麝眠。

万户直须龟手药,一龛何用买山钱。

从今半座须分我,共说昏昏一觉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题青城山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閒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藓晕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再题瓶中梅花

园林篱落冻芳尘,南北枝间玉蕊皴。

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

雪霜春事年年晚,今古诗情日日新。

铁石如翁犹索句,真成嚼蜡对横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