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咏筝》是一首描写古筝之美妙声音的诗,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切情感。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这两句点明了古筝的高贵起源(秦筝)以及其优美的旋律(绝调、清曲),并通过“吐”和“扬”的动作描绘出筝弦跳跃的生动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这两句则更深入地刻画了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与美感,"弦依高张断"形象地表现了筝师在高音区的精湛操作,而"声随妙指续"则描绘出声音连贯不绝,如同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最后两句“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通过对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传达了诗人被筝声所打动,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音绕梁"形象地描绘出声音在空中回旋,而"宁知颜如玉"则是对美好情感的一种比喻,暗示了听者心中的震撼与愉悦。
这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示了古筝的音色魅力,更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颂。
不详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江南箫管地,妙响发孙枝。
殷勤寄玉指,含情举复垂。
雕梁再三绕,轻尘四五移。
曲中有深意,丹诚君讵知。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