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彦博为悼念慈圣皇太后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充满了对慈圣皇太后的深切哀思与崇敬之情。
首句“榆輴渐出金门远”,以“榆輴”象征逝者,暗示慈圣皇太后已离世,而“金门”则代表皇宫,表达出她离开皇宫,走向永恒的意境。“兰膳深悲玉座空”一句,通过“兰膳”和“玉座”的对比,强调了慈圣皇太后在世时的尊贵与现在皇宫的空寂,表达了深深的哀痛之情。
“奕叶舜华推至孝,前朝文母继清风”两句,赞美慈圣皇太后如同古代的孝女舜华一般,对先帝的孝顺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同时,她也继承了前朝文母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柏城郁郁依嵩北,石阙隆隆镇洛东”描绘了慈圣皇太后安息之地的景象,柏城和石阙象征着她的陵墓,嵩北和洛东则是地理方位,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白发老臣何以报,日期西去扫山宫”表达了作为老臣的文彦博对慈圣皇太后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他自知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份情感,只能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前往陵墓,为她清扫宫殿,以此寄托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慈圣皇太后的哀悼之情,也展现了文彦博对她的尊敬与怀念,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