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渡江》诗,由清代诗人郑玉珩所作,描绘了长江渡口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
首联“铁瓮城高落日沉,秋涛滚滚起层阴”,开篇即以雄浑之笔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江面波涛翻滚的画面。铁瓮城,此处指古代的军事要塞,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防御的力量。落日沉入地平线,秋涛则在夕阳余晖中翻滚,层云密布,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悲凉的氛围。
颔联“天教设险分南北,水识朝宗自古今”,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作为自然与人文界线的思考。这里的“天教”和“水识”都赋予自然现象以某种超然的智慧与意志,暗示着长江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分界线,更是连接南北文化的纽带,其历史意义跨越时空,自古至今。
颈联“风急江豚吹中浪,月明乌鹊绕空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夜晚渡江时的独特景象。江豚在风浪中游弋,乌鹊在月光下飞翔,空林静谧,这些生动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既有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也暗含着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尾联“千年销尽英雄气,留与吾侪击楫吟”,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个人情感。千年时光流转,英雄豪情或许已随风消散,但留下的是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人在这里鼓励后人,即使面对历史的沧桑,也要保持勇气与激情,继续前行,吟唱属于自己的篇章。
整首诗通过对长江渡口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历史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