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潼关》由清代诗人李寄所作,描绘了潼关的雄伟景象以及历史上的战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潼关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和历史沧桑。
首句“滚滚白云压驴背,鞭指关城在云内”以动态的描写开篇,通过白云、驴背和鞭指的动作,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潼关的险峻和不可轻易逾越。接着,“连山万里倒捲回,黄河天上奔腾会”两句,将读者带入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山峦起伏,黄河奔腾,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预示着潼关作为连接天地的要塞,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春风城上捲红旗,桃花无主出城飞”描绘了春风吹过潼关城头,红旗飘扬,桃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既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也暗含着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感。桃花“无主”而出城飞,象征着战争的无情和破坏力。
“城边老人自叹息,贼破城空燕语稀”则转向对历史的回顾,通过一位老者的叹息,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哀伤之情,以及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燕语稀少,暗示了城池的荒凉与衰败。
接下来,“当时十万貔貅卒,大将桓桓柏与日”描述了历史上潼关曾发生的激烈战斗,十万士兵英勇作战,大将威武如日中天,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壮观。
“请缨慷慨祖金吾,厉齿磨牙思嚼贼”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慷慨精神,他们誓死保卫国家,即使面对强敌也不退缩。
“一锋数骑未叩门,督师先渡夏阳奔”描绘了战争中的快速行动,督师迅速指挥军队越过夏阳,显示出军事指挥的高效和果断。
“借问归人督师谁,传庭其名姓是孙”通过询问归人的故事,揭示了督师的名字是孙,进一步丰富了历史人物的形象。
最后,“可怜千里金城地,拱手授受而已矣”表达了对潼关被轻易占领的惋惜之情,强调了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同时,“既据长山天下头,席捲燕京势披靡”描述了敌人占领潼关后,迅速席卷整个北方,显示了战争的迅猛和破坏力。
“君亡臣走社稷墟,祖始秦关各处逋”则反映了战争导致的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君主和大臣纷纷逃亡,国家陷入一片废墟。
“壮哉百二之天险,屹屹当关无一夫”总结了潼关作为天险的壮丽,即使在战争中,它依然屹立不倒,保护着国家的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的历史回顾和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潼关的战略地位、历史变迁以及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主义精神。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历史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