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省曾在泗州精舍与明慧上人探讨禅学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意境和氛围。
首句“妙境践幽嘉”,开篇即点出禅修之地的神秘与美好,诗人亲自踏入这幽静而充满灵性的境界,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提升。接着,“纡襟共演车”一句,以“纡襟”形容内心的曲折与深沉,与他人共同演绎着心灵的旅程,暗示了禅修过程中内心的自我探索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润心奚假露,拈义不须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真谛。诗人认为,内心的滋润无需外在的物质或表象来实现,真正的意义也不需华丽的辞藻来表达,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深刻。
“眼破人天相,宗承教别家”则揭示了禅修者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与理解。通过“眼破人天相”,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超越,不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禅宗传承的不同宗派与教义,强调了个人修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最后,“林间挹高秀,谈暮石门霞”描绘了禅修环境的宁静与美丽。在林间汲取高雅的气质,在傍晚时分与明慧上人谈论禅理,仿佛与自然界的美景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修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寻求心灵平静与智慧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