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鸡笼山时的清新自然之景和内心感受。首句"白露净山气",以白露洗净山间清晨的雾气,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洁净的氛围。"袅袅风吹衣",微风轻拂,诗人感受到凉爽宜人的气息。
接下来,诗人通过"忽已蹑空曲,岩下秋鸿飞",描绘自己仿佛随风飘荡,与秋鸿一同飞翔在山岩之间,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石缺响难聚,木长天下垂",山石间回荡的声音难以凝聚,树木则如绿色的帷帘低垂,展现出山林的静谧与深远。
进入深处,诗人"入深不知外,履旷忘所归",沉浸在自然之中,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心境变得悠然。"冥濛过萝壁,见月还疑非",朦胧的光影穿过藤萝,月光洒落,诗人甚至怀疑眼前是否真是人间景象。
沿途的钟磬声"其下发钟磬,径转声依稀",增添了山中的神秘感,诗人的心境也随着声音起伏,不断探寻着新的奇妙。"无心境屡得,探奇情靡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不畏艰辛,只为追求这份淡泊的乐趣。
最后,诗人"始悟澹泊趣,独倚山家扉",在山居生活中领悟到淡泊名利的生活真谛,独自倚靠柴门,享受这份宁静与满足。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历鸡笼山的所见所感,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