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古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首句“访古频登眺”,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频繁地攀登古迹,以求得对过往的深入了解。接下来,“扪萝一问奇”则生动地展现了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好奇,通过触摸藤蔓,询问异闻,寻找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山川犹宿昔,阶洞已披离”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山川依旧,岁月如流的自然景象,又暗示了古迹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通过“宿昔”与“披离”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抚景看诗帙,寻遗听口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不仅在景物中寻找历史的痕迹,还在口头传说中探寻故事的真相,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这里,“诗帙”指的是古代的文献或诗歌集,“口碑”则是指民间流传的故事或评价,两者都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最后,“于今重立石,行道共兴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在现今重新树立的石碑前,他与过往的行者共同思考着历史的意义与价值。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探访古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