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尹台的《感事二首(其二)》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首句“扶桑铜柱亦堪危”借用了古代海外探险的象征物——扶桑铜柱,暗示边疆局势动荡不安。次句“未说天骄扰汉池”暗指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如同汉朝时匈奴的侵扰。
第三句“虎穴横戈须此日”强调当前需要英勇将士挺身而出,捍卫国家,这里的“虎穴”象征危险之地。“龙沙拔帜定何时”则寓意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时刻尚未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期待。
接下来,“通蛮久绝唐蒙使,凿岭犹烦马援师”提及唐朝时期唐蒙出使南越的历史,暗示现今与南方蛮夷的交往中断,而马援般的将领还需继续征讨,显示出对外交与军事策略的反思。
最后两句“诸省壮丁输挽尽,无由四海息疮痍”揭示了人民的辛劳和国家的困境,壮丁们已经竭尽全力参与劳役,但似乎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战乱带来的创伤和疾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边防、外交及民生的关注,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